陕西中医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人事工作汇报
作者:工会 来源:工会 发布时间:2015-03-10 10:05:40 点击数: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2014年是我校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学校的人事工作以我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按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提高和使用。以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加强服务为先导,紧紧围绕学校重大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积极构建“职工之家”、“教师之家”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待遇,较圆满的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按照学校工作安排,现就我校2014年度人事工作汇报如下,请予以审议。
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一是顺利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管理制度。
二是郭诚杰教授荣获第二届“国医大师”。
三是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按照学校毕业生招聘计划及我校人才招聘的有关政策,经过层层选拔,全校引进及招聘人才133名,其中调入正高职2人(博士1人),引进博士研究生 40名。2014年我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完成学业共13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8人,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选拔推荐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7人,传承人25人。推荐参加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人才培训项目4人。
2014年我校中医骨伤、中医脑病两个“三秦学者”设岗学科经过选拔推荐,拟聘任的我校首批“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已上报省委人才办待批。
2014年全校共推荐上级各类人才评优人选27人,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2人,全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人。
2014年我校先后对2013年成立的“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医学科研实验中心”、 “中药资源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针药结合创新中心”等单位配备了科研和工作人员,经过校内资源的整合,目前各机构工作运行良好。
2014年,我校继续实施在职称评审中严格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审查,师德一票否决,教学科研获奖优先推荐等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全校共评选推荐各级教学、卫生、工程实验、社科研究、图书等系列职称共153人,其中正高职37人。
2014年,我校1名教师获得陕西青年科技奖,1名教师获第四届全国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四名,2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第二届中医药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我校教师共申请获批省级科研项目24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获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厅局级科学技术奖共9项,申报专利12项,SCI等四大检索收录论文185篇。
我校师资队伍的结构进一步改善,水平不断提高。
二、大幅度的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2014年学校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本着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多劳多得的原则,从普遍增加绩效工资、设立院系部专项绩效、设立综合考评奖励、增加医疗补助、增加离退休人员慰问金等方面,稳步提高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待遇,鼓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一是从2014年起学校自筹资金400余万元给教职工(包括退休人员)发放了医疗补助(在职职工人均增加3817元,退休人员人均增加3093多元),解决了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后大家多年来反映的医疗费用偏低问题。
二是2014年底学校根据事业发展和教职工的工作成绩,在年初增加10%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年底有增加了20%的绩效工资,同时实行了对各处室及院系的综合考核奖励制度。各院系部的增加部分,按照教职工数、管理学生数、专业数、教学工作量、科研积分、科研平台、教学质量工程等项目切块下达各院系部,增加了二级单位的分配自主权。
三是2014年给在职职工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交通误餐通讯补贴、给离退休人员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慰问金。
四是在考核的基础上,按照《陕西中医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发放了“百名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十大名师、名医等的年度考核绩效,其中特聘教授的绩效与正校级一致,高水平专家的待遇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校的人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人事工作方面,我校还存在着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分布不均衡;学术领军人物偏少,高水平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标志性科研成果较少,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2015年,我们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深化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人才工作会议有关措施,以中医专业认证和高校巡视诊断提出的问题为导向,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工作方针,坚持党管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以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目标,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职工素质为核心,加强人才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环境和氛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以上,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